随着NAS热度的升高,折腾ALL IN ONE的玩家越来越多,而在多盘位ALL in ONE机箱的选择上,TANK米多贝克算是众多玩家的目标机箱之一
去年我突发奇想用朋友冰总送的 TANK米多贝克硬盘笼,装入一个 9 块钱的小茶几,改造了一个 NAS。算是物尽其用。之前也有介绍过
上个月月初,冰总突然豪爽的把他用了三年的 TANK米多贝克整机寄给了我。于此同时,TANK陈老板也豪气一挥寄来了在售款米多贝克,在此,感谢冰总和陈老板的大力支持,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才有了本期视频
视频在此(内容更丰富完整):
之前用不同的机箱搞过几次ALL IN ONE,但是从扩展性来说都没有米多贝克适合,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真正的ALL IN ONE机箱
关于米多贝克机箱,几年前刚入坑 NAS 时,就早有耳闻。那时候入坑不久,手头的盘也不多,思维还停留在能用就行的阶段,800 元的机箱在当时来说相当奢侈,虽然它颜值在线,也很喜欢,但还是没下手。这次算是补上了当时的遗憾
机箱是一款迷你6盘位家用NAS机箱,有银白和深灰两种配色可选,银白的感觉是高调亮眼,而深灰相对来说要低调内敛一些
除了前面板,后面板箱体和后面板配色不同之前,硬盘托架方面,银白款托架为银色,而深灰款为黑色的托架,除此之外,结构以及配置方面都完全相同
米多贝克在外观方面深得我心。大小为290x275x190mm,设计简约大方,整体造型精致,布局合理,在众多的NAS机箱里面,颜值在第一梯队,虽然谈不上完美,但绝对够看。前面板采用了砂面凹陷纹路,采用了阳极氧化工艺,质感满满,稳重大气中又透着一丝科技感。
不过有玩家吐槽前面板的英文有些突兀,也见过有玩家直接说外观不喜欢,但审美这个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法不同,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事情能够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没有绝对的好看,也没有绝对的难看,有争议,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认可
机箱整体来看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配色,前面板银色部分往上凸起了一毫米,跟黑色部分有一个高差
左上方是开机键,下方是一个USB3.0和TYPE-C的接口
不过,这个type-c和USB3.0是共用了一根线插了主板19针的USB3.0插座,也就意味着type-c为5Gb 传输速率。右侧则是六个硬盘托架,按压硬盘托架下方按键,弹出拉手,并往外拉,即可取出硬盘托架
背板上是一个12CM的风扇固定孔位,挡板口,电源固定位,以及四个全高的PCIE
除此之外还很贴心的预留了WIFI天线,USB口以及COM口等固定孔位,不管用不用得上,先考虑上再说,有需求的时候,使用相对应的孔位,用不上也能保证机箱的美观,考虑得非常周到
后面板和机箱,机箱盖内外都采用了银灰色的喷漆,整体色调比较统一,机箱盖厚度为1毫米的板材,强度非常不错
机箱框架部分采用了0.8毫米的板材
为了增加强度,在边缘部分,基本都使用了反折压平的工艺,让这些部位达到了双倍的强度
所以框架部分整体强度是很不错的,但是,第一次取下机箱盖以就发现在机箱盖内侧靠近尾部的区域多了一个划痕
而造成这个划痕的罪魁祸首就是机箱后面板边缘钢板折弯后形成的尖角
这两个角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摸上去有些咯手,很多NAS机箱在这个部位是选择了翻边的工艺进行倒角,做成圆角,但是米多贝克因为已经使用了反折压平增加强度,如果还要再翻边的话可能工艺上不是太好处理,所以做了妥协,理论上来说,安装机箱盖时如果用合适的角度扣入并往前推进行安装,是不会划伤机箱盖,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而实际上嘛……刮到的几率还是挺高的。我装了几次机箱盖均发现,这两个角容易划到机箱盖内部两侧,造成划痕,好在划痕在内部,装好后也看不到,虽然不影响使用,但确实算是一个设计上的小缺点
不过机箱盖与机箱的契合度倒是很好,机箱盖靠近前面板的部位还专门设计了限位钉
以便让机箱盖推入的时候刚好卡到前面的卡槽内,与机箱更契合,机箱盖盖上去严丝合缝
哪怕不拧螺丝,贴合度也能让人满意。左侧机箱盖下方有一排条形孔用于改善PCIE设备的散热问题,而右上角两排条形孔则是针对电源设计的进风孔位
机箱前后面板是用三根横梁连接到一起
两侧的两根都做了反折压平,同时加上折弯保证强度,中间一根只做了折弯,但是因为这一根相对来说受力更小,只折弯强度也足够,横梁的折弯一方面是增加强度,另外一方面可以托住电源,算是一举两得,电源卡在左侧两个横梁中间,然后从后面板拧螺丝固定即可
固定方式简单方便又牢固,横梁上还预留了孔位,以方便用扎带理线,背板是一体的,SATA接口和供电的D口都朝上, 设计方面完全解决了常见NAS机箱背板插槽向后插拔不便的痛点,对于装机来说十分友好
背板上预留了两个风扇插座的孔位,但是没有插座(早期版本有插座),但是我估计应该不会有人风扇插背板上,毕竟整个机箱只有一个风扇,插主板更为合适,背板供电方面给了很贴心的配置,3个D口的供电插座,插一个即可给六块硬盘供电,两个或者三个同时插有冗余更为放心,
米多贝克采用了主板装底部,硬盘笼上置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减小体积,同时在有限的高度做到全高的PCIE,但是同时缺点就是装机需要拆下硬盘笼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减小体积比装机方便肯定要更重要一些,毕竟装机一次就会用很久,硬盘笼是整个放在右侧两根横梁上,然后再进行固定,厚度是0.6毫米,同样是镀锌板材,由顶部7颗螺丝,硬盘笼左侧两颗,右侧两颗,底部两颗,一共13颗螺丝固定
0.6毫米的板材不算厚,单独看硬盘笼的话只能说强度一般,装上背板,把硬盘笼固定到机箱上以后,因为各个部位与机箱连接增加了强度,所以固定好以后,硬盘笼强度很不错,十分牢固
可以插入6块3.5寸硬盘,同时右侧还支持挂载两个2.5寸硬盘,避免2.5寸硬盘占用3.5寸盘位
硬盘托架拉手部分是塑料材质,金属部分同样是镀锌板材
拉手弹出干脆果断,按压拉手以后也很平整
硬盘与拉手直接留出来一定的空隙,拉丝的两侧也预留了缝隙让空气可以从蜂窝装的开孔中流过
在保证美观的同时更多的空气可以流入让硬盘有更好的散热,但是,托架金属部分只有0.5毫米,稍微用力就能感到金属明显的变形,厚度方面显得单薄了一些,好在装上硬盘拧好螺丝以后,这种单薄的感觉基本消失了,从推入和取出的情况来看,托架和硬盘笼之间间隙稍微偏大,如果间隙能再小些就更好了
因为机箱的设计是可以选择水平或者竖直摆放,所以脚垫并未固定到机箱上,而是选择了磁吸的方式,四个长方形的减震脚垫直接吸到对应的位置即可。简单又方便
这个长方形的磁吸减震脚垫,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让人十分放心,比大部分机箱的脚垫都更好,但是从视觉效果来看,脚垫与机箱并不是那么搭配
因为手上合适的就只有一块七彩虹22.6X18.6大小的MATX主板,所以就用他了,B360的芯片组,搭配I3 8100,以及两条16G酷兽内存,电源选用了的益衡7525B,
散热器为机箱附赠的L型散热器,这个L形散热器是米多贝克的特色,基本除了这个机箱外以外很少看到有机箱会搭配类似的散热器
四铜管的散热器,巨大的散热片,散热片直接对着机箱风扇,从这个造型来看,不用试都可以想象散热一定不会差
这个散热器的好处在于,散热器正对着机箱风扇,只需要把机箱风扇插头插到CPU风扇插座上即可,把机箱风扇和CPU散热器风扇集合到了一起
少一个风扇,意味着功耗和噪音的减少,而散热却并未打折扣,甚至能做到更好,从这一点来说非常赞,甚至看过这个散热器以后,我瞬间有给其他机箱也装一个的冲动,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散热器,用普通散热器的话,散热器限高38MM,而这个高度的散热器散热效果肯定不如机箱附带的形散热器,所以并无必要
米多贝克支持从17X17的ITX到24.4X24.4CM的MATX主板,选择非常多,因为有四个全高的PCIE,所以,对于这个机箱来说,matx主板才是首选,而我手上技嘉这个板子其实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过因为主板只有22.6X18.6CM,尺寸较小,所以相对来说空间显得更富余,不管是装机和理线都更容易
附带的散热器兼容性极好,可以支持LGA775 115X 1700等接口
B360主板是LGA1151,只需要调整散热器固定板到合适的位置,拧上螺丝固定到一起即可,安装方便简单,一看就会
机箱标配的风扇为冰曼1225风扇
整机只有一把风扇,稳妥起见选择了直接插CPU风扇插座,因为有的主板如果不插这个插座可能会无法开机
机箱附带的SATA线为定制的带编号的长短线,插上背板以后,所有线的另外一端长度是齐平的,插主板的时候线会比较整齐
因为主板只有四个SATA接口,而机箱有六个盘位,所以还插了一张SATA扩展卡扩展SATA接口,顺带插了一个双口网卡,以便折腾ALL IN ONE
插好SATA线后简单的理一下线,然后盖上机箱盖就装机完成了,从扩展性来讲,装机的主板扩展性还不够强,只有两个PCIE插槽,如果上24.4X24.4的主板,最多能同时插4个PCIE设备,最大程度发挥机箱实力,把扩展性压榨到极致
整个装机过程基本是一呵成气,非常顺畅,因为空间够,理线也比较好理,比很多机箱装机都更顺畅,但是如果用24.4X24.4的主板,可能相对来说就要稍微复杂一点点,不过总体难度也不会增加太多,装机需要拆硬盘笼,这一步稍显麻烦,但考虑到装机次数有限,总体来看还可以接受。
————————————
3,之前可能常见的的都是TANK新装机的视频,基本没有人做过对比,这次同时收到了两个版本的米多贝克,干脆来做个简单的对比,冰总寄给我的是三年前的版本,而这三年间,米多贝克也做过多次的改进
从外观和机箱内部来看,总体没有做太大的改变,只是很多细节上做了优化改进,毕竟机箱的设计在大方向上原本就很稳,只是细节方面有些瑕疵,老款和在新款在大小方面面是不一样的,新款的整体宽度大概要宽5毫米左右
新款前面板银色部分是阳极氧化,老款是拉丝工艺,从实物的质感来看,阳极氧化更细腻视觉效果更好一些
厚度方面,新款的前面板也明显比老款更厚
托架和硬盘笼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实际测试托架和硬盘笼均有做改进,推入以后,老款托架间隙很大,松动非常的明显,而新款虽然间隙依然有些偏大,但是明显推入扣上拉手以后以后已经不再晃动了,与硬盘笼的契合程度好了很多,也不会出现老款托架容易过度推入,而一旦过度推入强行取出托架时会刮伤托架拉手的情况,老款的机箱使用了三年,托架金属部分与前面塑料件连接的固定螺丝锈迹有些明显了,不过现在的托架 固定螺丝已经换成了镀镍的螺丝,在防锈性能会比之前的好很多
使用三年的机箱托架拉手内部蜂窝状金属看到了些许氧化的痕迹,除此之外机箱其他部位基本都没有生锈或者明显的氧化情况,除了托架不够好以外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前置的USB改进以后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对于排线直插主板的好处是避免了硬盘笼压数据线,而数据线压主板的尴尬
左边老款 右边新款老款机箱脚垫简陋,是四个圆形的橡胶脚垫,粘在机箱上,因为机箱的设计是可以选择水平或者竖直摆放,所以用了这个脚垫以便玩家自行选择粘贴的方向,用了三年,已经有些发黄了,而且粘贴的方式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在机箱上留下胶水痕迹,从脚垫来看,是配不上这个机箱的
而新款的脚垫已经明显有了改进,选择了磁吸的方式,安装和取下都更简单方便,不会留下痕迹,而且减震的效果更好,实用性提升巨大,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没有任何缺点,全是优点,但是从视觉效果来说,新款的脚垫和机箱不算搭配
对此,陈老板说关于脚垫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实用性,而我个人觉得如果用圆形的脚垫,或许会更合适,哪怕实用性稍微差一些,所以我买了几个脚垫进行替换,原本准备直接打孔把脚垫固定到机箱上,但是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尽可能的不破坏机箱,最后买了磁吸的贴片自己改造了四个脚垫贴上去
而换了脚垫以后,总体来说观感上更融洽
除此之外,机箱背面的预留的IO开孔,以及横梁的设计,螺丝的选择,以及螺丝孔,背板,USB等配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只是相对来说,感知上没有脚垫和托架那么明显,在经过多批次升级以后,目前的版本已经解决了早期版本的大多数问题,虽然也还并不完美,但是从整体来看,已经没有特别明显的缺陷了
——————————
最后来说说使用这个机箱的感受,米多贝克在NAS机箱中颜值出色,对于外观有需求的用户群体,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从整个机箱的布局来看,设计合理,能够适配多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主板,为用户在选择主板时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兼容性好,体积也合适,搭配的L形散热器是一大亮点,能有效降低机箱内积热,实际使用中,硬盘和CPU的温度都能控制在一个很不错的水平,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设备的稳定。
做工方面,机箱整体强度不错,前面板,后面板箱体,机箱盖内外都有喷漆,以防止氧化生锈,外部质感不错,内部的漆面颗粒感稍微明显一点,横梁和硬盘笼只是镀锌板材,虽然镀锌板材防锈性好,但是从内部来看视觉上不统一,算是一个小遗憾,不过,也算不上是缺点,硬盘托架方面,板材略显单薄,托架与硬盘笼间隙稍微偏大,而且因为板材薄,虽然同样是镀锌,部分区域随着时间的增加,氧化的情况会更快一些,后面板内部上方棱角太分明,装上或者取下机箱盖时容易划伤机箱盖内部漆面,算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只能在安装或者取下机箱盖时尽可能的小心一些避免划伤,脚垫很实用但不够好看,此外,装机以及换主板需要拆硬盘笼,操作稍显繁琐,考虑到只有主板下置才能在压缩体积的同时做到全高的PCIE,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通常装机的次数有限,所以,不算什么大问题
在价格方面,700多的售价,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来说,并不算便宜,不过,如果对机箱外观有一定要求或者预算充足的朋友,米多贝克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哪怕他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NAS界本身就不存在完美的机箱,能在这个体积,做到颜值过关,做工可靠,散热能打,兼容性好,扩展能力强我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