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值得买编辑部的深度测评专栏——内行评测,近期我们收到了七彩虹寄来的新品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时隔两年,英伟达终于更新了旗下90型号旗舰级显卡,伴随而来的还有全新的基于AI实现的DLSS 4功能。那么作为RTX 50 系列显卡的旗舰产品,同时也是目前即将在售的最先进的消费级显卡,RTX 5090 D的实际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期待。本期内容我们就通过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由硬件与技术升级,到理论性能测试,再到游戏实测对这款显卡进行深度剖析,来看看英伟达的最新发布RTX 5090 D显卡究竟表现如何。
据悉,1月30日这款显卡将在七彩虹官网商城、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及全国授权零售经销渠道开售,售价16499元。除了本次评测款,七彩虹还同时准备了iGame Vulcan、Neptune等多个不同系列的GeForce RTX 5090 D显卡供用户选购。
——硬件与技术升级——
在进入实测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RTX 5090 D相较上代有哪些硬件和技术上的升级。
硬件规格方面,RTX 5090 D相较RTX 4090,无论是从CUDA核心数量,还是从Shader Core、Tensor Core、RT Core等计算核心的配置,甚至从显存容量和功耗水平来看,提升幅度均在30%左右。并且由于RTX 5090 D仍然采用英伟达定制的台积电 4N 工艺制成,所以基础硬件的提升幅度也非常一致的反馈到了显卡售价之上,英伟达官方对于RTX 5090 D的建议起售价较上代同样提升了30%左右,来到了16499元。
众所周知,RTX 5090 D是一个仅面向中国的特殊版本,但对比RTX 5090,这次RTX 5090 D并没有对基础硬件进行物理层面的削减,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屏蔽掉了一部分Tensor Core(张量计算核心)的算力,这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应该算是个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从产品定位上来看,RTX 5090 D,或者说以后的90型号显卡都有明显拔高的迹象。以本次RTX 50 系列显卡为例,对比RTX 5080,RTX 5090 D的硬件规格基本上是翻倍的存在(当然价格同样翻倍)。并且,RTX 5090 D仍未用满完整的GB202核心,或许在未来还会有强于RTX 5090 D的RTX 50 系列显卡出现。
我们将对比的时间线拉长,从第一代RTX显卡开始,受制于制程工艺的进步放缓,显卡硬件规格的代际提升幅度其实是在逐年递减的。面对这种情况,英伟达将RTX 50 系列显卡的升级重点转向架构和技术层面也就变得理所应当。
相较于RTX 40 系列显卡Ada Lovelace架构下的SM单元,RTX 50 系列显卡Blackwell架构下的SM单元在CUDA、Tensor Core、RT Core上都有不小的提升。首先是CUDA核心,虽然对比RTX 40 系列显卡来看,RTX 50 系列显卡一个SM单元内的CUDA数量并未发生改变都是128个,但RTX 50 系列显卡的每一颗CUDA核心均具备处理FP32和INT32的能力。
其次是升级至第五代Tensor Core,这一代的Tensor Core引入了对FP4和第二代FP8等低精度数据格式的支持。一方面低精度数据在运算速度上有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低精度数据的应用也有效降低了各类模型对于显存空间的占用。并且,在RTX 50 系列显卡上,着色器可以同时调用CUDA和Tensor Core的数据处理能力。
正因如此RTX 50 系列显卡上的着色器也迎来了升级,英伟达把它称为神经网络着色器(Neural Shaders)。在神经网络着色器的帮助下,图形渲染管线上的数据将被重新排列并分类,然后交由CUDA和Tensor Core同时处理,这当然也大幅提升了图形渲染的效率。
同时英伟达还赋予了神经网络着色器AI学习的能力。相较此前基于固定光照模型的渲染,神经网络着色器可以通过训练AI模型来学习复杂的渲染过程,最终实现动态调整、实时优化画面渲染效果。
最后RT Core也在RTX 50 系列显卡上升级至了第四代。第四代RT Core引入了三角形集群求交引擎、三角形集群解压引擎、线性扫描球体三个全新的引擎。
其中两个三角形集群引擎主要服务于Mega Geometry功能,线性扫描球体则是为了优化动物毛发、植物枝叶等曲线形态的光照效果,而它们的共性均在于用更少的算力来实现更加顺滑且真实的光照效果。这里我们举个运用Mega Geometry功能的例子,如果你以第一人称视角游玩游戏,第四代RT Core会将你眼前的容易发现细节变化的部分画面用高精度模型来还原光照效果,而在远处不容易发现细节变化的部分画面则用低精度模型来还原光照效果,这样整个画面的光照变化就会更加迅速且符合人眼逻辑,同时也降低了算力上的损耗。
了解完硬件架构上的提升,是时候展开分析一下英伟达为RTX 50 系列显卡量身定制的重磅技术,相信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重点——DLSS 4是如何实现的?
相较于DLSS 3,DLSS 4的底层模型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升级成了现如今在AI大模型领域被广泛应用的Transformer架构模型。Transformer模型的自注意力机制可以提升显卡对图像全局结构和画面细节的掌控能力;更好的上下文理解可以提升显卡对动态场景(运动模糊)和复杂光线场景(高对比度区域)的处理能力,减少画面伪影;Transformer模型还能通过分析低分辨率图像的特征,更加精准的重建出高分辨率图像中的细节。简单点说,就是RTX 50 系列显卡在Transformer模型的助力下,运用AI技术实现了多帧合成、细节增强且具备运动补偿能力的新一代超分辨率技术。
DLSS 4中另一个感知更强的技术是Multi Frame Generation,也就是多帧生成。与DLSS 3上的帧生成相同的是,DLSS 4上的多帧生成仍需要收集帧与帧之间运动、深度、信号偏移、曝光、光流等海量信息。与DLSS 3上的帧生成不同的是,DLSS 4上的多帧生成不再需要额外的光流加速器硬件,而是直接通过AI计算生成。在RTX 50 系列显卡强大AI算力的支持下,现如今的多帧生成最多可在两个原生帧之间补充三帧。并且由于补充帧不再经由光流加速器,而是直接进入渲染管线,也有效降低了补帧带来的延迟。
至此想要让玩家更加放心的使用DLSS 4功能,英伟达还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补帧不规律带来的卡顿,另一个则是补充多帧带来的操作延迟。
为了减少补帧不规律带来的卡顿问题,英伟达在Blackwell架构中引入了Flip Metering硬件。DLSS 3中生成帧的控制逻辑其实是先由CPU处理后再反馈给GPU,Flip Metering的出现让RTX 50 系列显卡自身就可以处理生成帧的控制逻辑,这样就避免了CPU与GPU间传输信息所产生的通信延迟。同时,Flip Metering还能优化生成帧的显示时序,确保生成帧以更平滑的方式呈现,减少视觉上的卡顿和撕裂。
前面我们讲到过DLSS 4的多帧生成从底层逻辑上就比DLSS 3的帧生成延迟要低,但补帧,尤其是补多帧,总归避免不了延迟增加,于是英伟达将Reflex也升级至了第二代。Reflex 2不仅优化了上一代的GPU渲染队列管理,根据输入的紧急程度动态调整GPU任务的优先级,还引入了Frame Warp技术。如何简单理解Frame Warp技术,就是在多帧生成的过程中优先参考鼠标等外设的移动信息去生成下一帧,以达到减小延迟的目的。
技术解析到这,想必大家已经能看出来英伟达在设计RTX 50 系列显卡时的思路转变,没错,这就是全面拥抱AI的一代显卡。DLSS 4各项功能的AI提升,让RTX 50 系列显卡更加拥有战未来的可能性。在RTX 50 系列显卡发售的当天就会有75款主流游戏、应用支持DLSS 4功能。我也相信像DLSS 4这种其实是帮厂商减负的功能,在英伟达的大力推动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和应用加入进来。
——测试平台——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为RTX 5090 D所搭建的测试平台。
显卡
主角自然是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显卡。显卡采用经典红黑配色,外形设计方正立体,半透上盖有效增强灯光效果,整体观感显得十分硬核有力。
配色方面,深空灰色成为了RTX 5090 D Advanced显卡的主要配色,加上继续沿用的标志性红圈风扇,组成了近似于红黑的经典搭配。值得一提的是,在灯效上RTX 5090 D Advanced显卡也有一些提升。显卡的上部盖板变成了灰色半透明材质,这让灯光效果可以更加柔和的延展开来,让其对于深色风格的装机方案有很高的适配度。
RTX 5090 D Advanced的散热结构主要由107mm+101mm+107mm三颗增大口径风扇,以及7根8mm+2根6mm组合热管,还有非常庞大的回流焊工艺鳍片构成。继续增强增大散热模组其实对于RTX 5090 D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这一代的显卡功耗来到了惊人的575W,只有更加有效的散热才能让这种“功耗怪兽”长时间保持高性能的状态。
主板
七彩虹 iGame Z890 VULCAN X V20 主板,采用20+1+1+1相强化供电,可支持8800MHz高频DDR5内存,配备了一个PCIe 5.0加三个PCIe 4.0硬盘位,硬件拓展能力出众。
核心元件及背部均覆盖有大面积散热马甲,整个主板的外形设计极其规整,简约却不失质感,对于深色风格的装机方案有很高的适配度。
处理器
英特尔 酷睿 Ultra9 285K 处理器拥有8颗性能核加16颗能效核,共24核心、24线程。其中性能核最高睿频频率可达5.7GHz,能效核最高睿频频率可达4.6GHz,是英特尔目前在售的旗舰级处理器之一。
内存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内存,内存覆盖有镂空的无光金属马甲,保障内存在高频状态下稳定运行。由于本次RTX 5090 D首发评测要求优先考虑内存容量,所以我们选择了6400MHz 32GB版本双条,避免出现内容容量瓶颈。
固态硬盘
铠侠 EXCERIA PLUS G4 VD10 PCIe 5.0 固态硬盘,采用群联E31主控和铠侠第八代BiCS FLASH 3D TLC闪存,二者均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的优点。在二者的配合下铠侠G4支持最高顺序读取速度为10000MB/s,最高顺序写入速度为8200MB/s,使用寿命(BTW)长达1200TB。
金士顿 KC3000 PCIe 4.0 固态硬盘,采用群联E18主控和3D TLC NAND闪存颗粒,并覆盖有半高式石墨烯铝制散热片,硬件配置方案成熟且稳定。支持最高7000MB/s的连续读写速度,使用寿命(BTW)高达1600TB。
机电散
九州风神 冰翼360 ARGB一体式水冷散热器,搭载自主研发第5代高能水泵,全新高效能3相6槽4极马达,水泵转速3400 RPM±10%,解热功耗高达300W,轻松压制旗舰机处理器。ARGB光环磁吸冷头不仅支持显示温度、频率及功耗等核心参数,还可四向旋转调整方向,实用又好看。
九州风神 PQ1000P 白金统治者 白金牌电源,采用高规格日系主电容,额定功率1200W,通过80PLUS白金牌和Cybenetics白金牌双重认证,并且提供12年超长质保。配备原生ATX3.1接口和12V-2x6显卡线,非常适配RTX 5090这类旗舰级显卡。
九州风神 CG530 机箱,支持ATX背插主板、360mm冷排,以及410mm长显卡,整个机箱最多可装载10把散热风扇和5块硬盘。无立柱双面透光海景房,机箱设计合理,安装过程顺畅,并且装完十分紧凑好看。
显示器
HKC QG32UK 31.5英寸 WOLED旗舰双模电竞显示器,采用LG原厂WOLED面板,支持4K 240Hz或1080P 480Hz双模显示,WOLED面板天生的高速高对比优势,让其拥有了0.03ms响应时间和HDR True Black 400影像体验。机身纤薄,背部配备环形RGB灯带,兼顾性能和颜值。
——性能实测——
理论性能测试
理论性能测试部分我们主要对比RTX 4090 D,来看一下RTX 5090 D在3DMark软件中各项测试的跑分成绩。
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由于我们性能实测部分对比的是RTX 5090 D与RTX 4090 D,而RTX 4090 D在核心上有物理层面的削减,所以两者之间的硬件规格差距大概在50%左右。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在RTX 5090 D 32GB大显存的加持下,其在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Speed Way这类高分辨率重负载场景下领先优势更大,平均提升约45%,基本与两者硬件规格的差距相符。
生产力实测
先来看比较基础的照片基准与视频基准测试,RTX 5090 D在图片处理能力上与RTX 4090 D并未拉开明显差距,而在未开启GPU加速的状态下,RTX 5090 D的视频基准得分提升了约8%。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开启GPU加速后,RTX 5090 D与RTX 4090 D两者的视频处理能力会进一步拉开差距,这主要是因为RTX 50 系列显卡的解码器新增了对H265 4:2:2的硬件加速。
在Blender和Vray的渲染测试中,相较RTX 4090 D,RTX 5090 D的各项测试结果均提升超过35%。
AI生产力测试环节,我们对比了二者在推理、文生文、文生图上的性能差距。可以看到,虽然英伟达通过技术限制了一部分RTX 5090 D的算力,但相较RTX 4090 D,RTX 5090 D在AI生产力方面还是有平均25%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基于FP4低精度的文生图用时,前面技术解析部分我们就提到过RTX 50 系列显卡新增了对FP4低精度数据的支持,所以在此项对比中,RTX 5090 D相较上代有了约80%的巨幅提升。
游戏实测
既然是90型号显卡的游戏对比实测,我们就直接上点压力,以4K分辨率最高画质档位作为测试基准。
在光栅化游戏测试中,参测的12款游戏,RTX 5090 D在《赛博朋克 2077》、《霍格沃茨之遗》、《文明 6》、《战锤 3》四款游戏中表现出色,帧数提升均在50%以上,剩下的8款游戏平均提升幅度也能到30%左右,基本符合RTX 5090 D与RTX 4090 D二者在硬件规格上的差距。
光追游戏测试部分,我们在前面技术解析中提到过这一代的RTX 50 系列显卡大幅增强了对光追效果的AI计算能力,这一点充分展现在了RTX 5090 D与RTX 4090 D的测试结果对比之上。参测的6款游戏,开启光追后,帧数差距基本都可以保持在40%左右。当然,光追对于RTX 50 系列显卡的压力依旧巨大,像4K光追下的《赛博朋克 2077》、《黑神话:悟空》仍然跑不到60帧。
接下来就是见证DLSS 4奇迹的时刻,这里先说明一下,由于DLSS 4中的多帧生成技术只有RTX 50 系列显卡支持,所以这里的RTX 4090 D测试数据仅做参考,并没有太大的对比意义。还有就是现阶段只有三五款软件可以通过内测获得对DLSS 4的支持,我们也就选取了其中三款比较热门游戏软件进行测试,多帧生成在这些游戏中会以2x(生成1帧)、3x(生成2帧)、4x(生成3帧)多档位的形式存在。不过我们也询问了一下英伟达方面,在显卡正式上市后,发布会上提到的75款游戏软件会立即更新至支持DLSS 4的版本。
在3DMark的DLSS功能测试中,RTX 5090 D的基础测试帧数为77.73 FPS,在开启性能档位超分辨+多帧生成后,伴随着帧生成档位的调高,测试帧数由77.73 FPS逐渐提升至229.82(2x档位)、311.46(3x档位)、374.92(4x档位),最终提升幅度高达382%。
3DMark测试这种恐怖的提升幅度也展现在了《赛博朋克 2077》、《霍格沃茨之遗》两款游戏实测之上。纯看数值的话《赛博朋克 2077》在开启DLSS 超级性能+补帧x4的最高档位后,游戏平均运行帧数的提升甚至超过了800%,而《霍格沃茨之遗》的平均游戏运行帧数提升也达到了惊人的300%。
《霍格沃茨之遗》《赛博朋克 2077》虽然DLSS 4在超分辨率和多帧生成方面的表现肉眼可见的要优于DLSS 3,但是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就参测的两款游戏而言,我个人比较能够接受的画质档位大概在超分辨率 性能+多帧生成x3这个水平,再往上还是会出现类似补帧不规律而造成的卡顿。即便如此,在DLSS 性能+补帧x3的档位上,《赛博朋克 2077》和《霍格沃茨之遗》也分别获得了500%和200%左右的帧数提升。
《霍格沃茨之遗》《赛博朋克 2077》——总结——
测评到此,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感受到英伟达对于RTX 50 系列显卡设计思路的转变。当摩尔定律逐渐来到失效的边缘,物理层面的突破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那不如全面拥抱AI,让能够学习成长的AI赋予玩家战未来的可能。正如老黄在CES发布会上所说,未来的游戏15/16的帧数是由AI生成的,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最后,让我们将视线转回到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显卡上。首先,这是我个人认为截至目前为止最好看、最有质感的Advanced系列显卡;其次,在RTX 5090 D这种级别的显卡之上,DLSS 4确实威力巨大,而且未来可期;最后,不出意外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显卡就是你未来两到三年内能够买的性能最好的显卡之一。回顾我发布开箱内容时所说,如果你恰巧在年底发了一笔小财,又要想更换游戏设备,相信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显卡会是你最佳的新春礼物。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