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ris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kris 2025-02-12 22:44:22 3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摘要: 说起影驰的金属大师系列显卡,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硬核”二字,毕竟RTX 40系的金属大师外形极为方正,棱角分明的设计仿佛一个拥有刀刻般肌肉线...

说起影驰的金属大师系列显卡,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硬核”二字,毕竟RTX 40系的金属大师外形极为方正,棱角分明的设计仿佛一个拥有刀刻般肌肉线条的硬汉。不过来到RTX 50系,影驰显然想做出一些改变,所以新的金属大师选择了方圆结合的外形,同时更加强调正面浮雕装饰,配色则从原本银灰配色改成黑白两款,给予用户更多的外观选择。而且在尺寸上,新版金属大师一改RTX 40系的“硕大身形”,比之前小巧不少,为紧凑型机箱提供了更好的兼容性。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我们这次上手的是金属大师系列中的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比起之前银色的涂装,纯黑外观有种别样的沉稳气质,那么这张显卡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呢?本篇文章就和大家来一起看看。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外观设计:贯彻无灯美学,质感满满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新金属大师的外包装既有对前代的延续又有所不同,正面依旧有十分熟悉的“METALTOP”系列标志,不过相比前代繁复到有点“异形”味道的设计,新标志显得整洁很多。克制的纹理修饰与干净利落的边缘,相当契合这代金属大师回归小尺寸和方圆结合的外形,暗示着这是简洁实用的一代。标志右边是显卡的一角剪影,与标志形成对称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黑金版的正面采用了撞色设计,也勾起了我们对于外观的好奇心。包装背面则是一些卖点简介,包括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GPU芯片、升级的霜环风扇和3年质保承诺。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打开包装拿出显卡,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面积的纯黑底色给予了显卡有别于银灰色的沉稳气质,而且整块上盖使用了一体压铸成型工艺制作,没有任何接缝,同时雾面处理使整块显卡的正面质感更上一层楼。盖上的浮雕花纹立体感很强,左上和右下角则分别有镜面处理的纹路,在光线下呈现高亮白色,与幽黑上盖形成明显对比,为整张显卡带来更丰富的层次感。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此次影驰为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配备了新一代寒光星β散热系统,显卡正面有三把全新的霜环扇叶风扇,支持智能启停。新风扇从原来的11扇叶优化为7扇叶,并做了连叶设计,提升高转速下风扇运行稳定性。扇叶的面积较上代有所增大,倾角也有所放缓。影驰称和上代风扇相比,新风扇在同噪音下风压提升15%,同转速下噪音降低5%,且风压提升10%,能够提供更加安静高效的散热效果。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与显卡正面的简约相比,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背板设计就有些“花”了。背板也使用了雾面处理,尾部有类似系列标志形状的贯穿式通风开孔,中央则用白漆印上了“METALTOP”和“GEFORCE RTX”的字样,周围环绕着棱角分明的机甲纹理,增强整体机甲风格的同时,黑白撞色也让显卡更加醒目。美中不足的是产品信息贴纸的分布有些凌乱,干扰了机甲纹理的美感,个人建议可以像之前评测的RTX 5080 魔刃那样统一找个角落来进行放置。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和前代一样,新金属大师也贯彻了“无灯美学”这一风格,整张显卡没有一点RGB灯效,侧面被上盖和背板延伸下来的金属面板包裹,只留下部分外露的散热鳍片,增强显卡的一体性。显卡前侧印有影驰的英文商标和“GEFORCE RTX”的字样,作为简单点缀;尾部则做了收边处理,看起来更加整洁,尾部还有两个螺丝孔,用以安装显卡包装内自带的显卡支架。我们也对整卡进行了称重,重量为1435g,比起RTX 4080 SUPER金属大师轻了近700g,“减重”效果十分明显。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显卡的供电接口设置在靠近中央的位置,采用了12V-2×6接口进行供电,供电接口使用了反扣式设计以便用户进行安插,并有一定程度的下沉,避免了在机箱较为狭窄的情况下,供电线接口被侧板挤压而造成的潜在风险,提升安全性。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接口方面,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和公版RTX 5080一样,配备了3个DP 2.1b接口和1个HDMI 2.1b接口,其中DP 2.1b接口支持UHBR20连接,峰值传输带宽可达80Gbps,可以在无DSC的情况下支持4K@240Hz画面输出。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总的来说,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外观设计上相当注重显卡质感的呈现,运用一体压铸成型的铝合金上盖和雾面处理工艺,使得整张显卡表现出一种别样的科技感与沉稳感,而且无光RGB的设计十分适合一些偏爱无光用户的需求,同时305mm*120mm*56mm的尺寸也能提供不错的硬件兼容性,不会再像前代那样对机箱空间有较大的需求。

显卡拆解:7热管散热,19相供电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按照惯例,我们对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进行了拆解,在拆下散热模组后,我们看到在PCB板周围有一圈黑色的合金中框,用来防止电路板变形。散热器本身采用均热板加镀镍热管的配置,可以在均热板下面清晰地看到有5粗2细共7条复合热管,其中5条粗的复合热管直径8mm,细的则是6mm。均热板覆盖了显GPU和显存核心,而供电模块则直接接触热管或依靠中框来传递热量。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显卡背板为金属材质,影驰在背板上做了大面积的绝缘层,以增加显卡的电气稳定性。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PCB长度约为散热器的一半,显得相当小巧,中央是编号为GB203-400-A1的GPU核心,8颗产自三星的GDDR7显存被安排在核心周围,编号是K4VAF325ZC-SC32,单颗容量为2GB,合共16GB,显存的速率为30Gbps,比上代22.4Gbps的速率提升不少。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显卡的供电配置为12+4+3相,其中12相为NVVDD核心供电,3相为FBVDD显存供电,剩余的4相为MSVDD辅助供电。所有供电的MOSFET型号是MPS的MP87993,控制它们的电源管理芯片则被安排在PCB板背面,具体型号为MPS的MP29816-A,同时PCB右上角还有一颗来自安森美的NCP45492来作为电源监控。

性能实测:DLSS 4“威能”尽显,温度、噪音控制上乘测试配置与说明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本次的测试平台以AMD 锐龙7 9800X3D和X870E主板为核心,可确保显卡性能的全力发挥。对比显卡的话则是前代的RTX 4080,还有AMD Radeon RX 7900 XTX,以及RTX 4090 D。测试驱动的话,由于NVIDIA在过年期间随RTX 50系显卡的发售更新了一版公开驱动,主要用来支持RTX 50系显卡,所以此次测试我们就用最新的572.16驱动来进行测试,和我们之前首发测试时的572.02驱动是有所区别的。系统则是最新版的Microsoft Windows 11 24H2。

基准测试

首先是纯理论性能跑分,我们会以3D Mark作为显卡基准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包括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Time Spy Extreme、Port Royal、Speed Way以及Steel Nomad八个项目。其中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三个项目分别测试的是显卡在DX11游戏中的1080P分辨率、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数,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两个项目则是显卡在DX12游戏中的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数,Port Royal是测试的显卡实时光线追踪的性能指数,Speed Way为DX12 Ultimate的测试,融合了光追和实时光照等功能。具体成绩见下表,表中所列成绩均为3D Mark显卡单项的得分。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如果以RTX 4080为基准的话,可以看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领先幅度大多接近20%或在20%以上,只有Time Spy的领先幅度稍低,约为17%;和RTX 4090 D相比的话则要看具体的测试项目,Fire Strike和Fire Strike Extreme的测试成绩两者是较为相近的,而到了Fire Strike Ultra之后,两者的差距就开始拉大,光追测试Port Royal、混合测试Speed Way,以及跨平台测试Steel Nomad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与RTX 4090 D的差距继续放大,最高在10%左右。

至于RX 7900 XTX,在不涉及光追技术的测试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都略微领先前者,而一到涉及光追技术的测试项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领先幅度就不用多说什么了,Port Royal和Speed Way测试都领先RX 7900 XTX 30%以上。

2K/4K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我们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一部分是原生的2K/4K游戏性能测试,另一部分则是目前RTX 50系独有的DLSS 4技术测试。如果想了解有关DLSS 4相关的技术细节的话,可以去看我们的RTX 5080首发评测(链接在这里>>>),这里就不作过多赘述了。

我们先来看看原生的2K/4K游戏性能测试,所有测试均选择游戏内的最高画质,不开启任何超采样技术。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4K光栅游戏测试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全面领先RTX 4080,其中一半游戏的领先幅度超过20%。而对比RTX 4090 D的话,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能在《赛博朋克2077》和《极限竞速:地平线5》中与前者打成平手,其余游戏则都是有一定的差距;与红队RX 7900 XT相比,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还是能够做到稳定领先的。2K分辨率下,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对RTX 4080的领先情况还是类似的,只不过幅度略有下降;而其《地平线5》的成绩则反超了RTX 4090 D,其余与4K分辨率下差异不大。对比RX 7900 XTX也还是稳定领先,但是在《刺客信条:幻景》中被反超。

光追游戏测试这块则都是在最高画质的基础上,开启游戏内最高的光线追踪挡位,同样不启用任何超采样技术。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光追游戏测试的情况就很明朗了,由于RX 7900 XTX在全景光追游戏上的支持不足,所以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是全程领先RTX 4080和RX 7900 XTX;如果只对比RTX 4080的话,4K和2K分辨率下RTX 5080的最大领先幅度分别为26.7%和21%,最小也有11.8%和17.1%,可以看到光追性能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RTX 4090 D则凭借更大的核心规模领先于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不过这都是在未开启DLSS 4帧生成的成绩,而开启后的效果,将会在下面DLSS 4测试里面看到。

DLSS 4测试

目前DLSS 4技术还是RTX 50系独占的技术,能够将游戏的帧率从DLSS 3的2倍增加到3倍和4倍,满足4K下高帧率畅玩光追游戏的需求。前面提到RTX 4090 D在光追游戏原生分辨率下可以领先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但开启DLSS 4帧生成之后的情况,那可就不一定了。

3D Mark现在也提供了相应的DLSS 4基准测试,我们就来看看在基准测试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RTX 4090 D和RTX 4080的表现,测试时DLSS超分辨率选择在“Performance”挡位。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可以看到,在DLSS 4的“助力”之下,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开启x3挡位之后,就可以完全超越RTX 4090 D,达到244帧的超高帧率,足够跑满4K@240Hz的显示器了,而开启x4挡位后,帧数更是逼近300帧,有了这个技术以后,好像就不能用“通不了关是因为帧数低”这个借口了。

当然光基准测试的话还是欠缺了点实用性,接下来我们就到实际游戏里跑跑。测试的游戏除了首发评测里测过的《赛博朋克2077》、《星球大战:亡命之徒》和《漫威争锋》之外,还加入了最近上线支持DLSS 4功能的《心灵杀手2》。测试时所有游戏分辨率均为4K,画质设置为最高,光追设置也为最高,DLSS挡位选择“性能”挡。需要说明的是,《星球大战》由于并不支持切换成旧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以没有该项的对应成绩。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实际游戏测试也印证了DLSS 4所带来的“巨大提升”,像前三款本身压力很大的3A游戏,在开启DLSS 4 3x挡位之后,平均帧率都超过了120帧,开启4x挡位之后,“喂饱”4K@165Hz的显示器更是不在话下;压力小一些的《漫威争锋》在4x挡位更是能超过300帧。至于Transformer和CNN新旧模型的对比上面,我们在RTX 5090 D首发时有做过相应的对比,总结起来就是新模型能大幅度地改善了复杂场景里面的细节表现,比如金属表面的纹理和倒影等,同时尽管看起来其帧率比CNN模型稍低,但DLSS 4的设置也相对开放,用户可以在画面质量和帧率之间自行取舍,调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设置。

AI性能&生产力测试

虽说80级别显卡的AI性能并不是突出特点之一,但还是有不少用户在游戏之余会用到AI软件来辅助工作的,所以我们也测试了AI和生产力相关的性能数据。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由于RTX 5080显卡支持FP4浮点精度运算,所以在FLUX.1(FP4)测试中,影驰 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表现大幅优于RTX 4080,而常规的FP8和FP16精度测试下,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依旧有一定的提升,其中Stable Diffusion XL FP16中提升较为明显。

而在MLPref测试和AI文本生成测试中,除了PHI 3.5 mini以外,影驰 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对比RTX 4080的领先幅度和FLUX.1(FP8)中相似,都是14%、15%左右的样子,有一定的提升幅度,但是没有RTX 5090 D那样接近30%的提升。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最后是生产力测试,V-Ray 6 Benchmark RTX测试中,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领先幅度达到接近20%,提升幅度比较不错;而Blender就拉不出这么大差距了,monster和classroom项目中两张卡的差距都在10%以内,只有junkshop能拉开11.2%的差距。总的来说,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在AI方面的升级亮点是更新了FP4精度下的AI性能,至于常规的AI性能和生产力部分的提升则属于正常的代际升级。

温度测试

我们的GPU散热测试均在裸机状态(如果安装在机箱内,GPU温度会高出5℃左右)下进行测试,测试环境温度约为24℃。待机温度是开机以后记录5分钟,满载温度则是完成3DMark Speed Way压力测试后记录下,数据通过GPU-Z的Log to File功能记录,以下为温度测试曲线。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待机状态下,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温度缓慢提升,结束时温度比开始升高了约4.7℃,属于正常水平。而满载烤机温度则在64~66℃之间波动,最高温度66.9℃,在我们测过的一众RTX 5080中处于较为良好的水平。此时风扇转速最高为1802RPM,也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功耗测试

我们通过手中的PCAT套件,分别精确地测量显卡PCIe、外接电源接口瓦特数,显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Speed Way压力测试中获得,待机功耗则是在进入系统后记录1分钟取平均值。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可以看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待机功耗在20W以下,最高也才19W左右,满载平均功耗则在346W左右,峰值功耗去到了381W,整体表现符合RTX 5080 非公OC版的正常功耗表现。如果想问推荐电源需要买多少W的话,按照NVIDIA提供的850W标准来买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频率测试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在Speed Way的压力测试中,我们测得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平均运行频率在2754MHz左右,最大运行频率2790MHz,稍高于官方设定的2655MHz,这个频率也比公版RTX 5080高出140MHz左右,考虑到近年来非公OC版的显卡频率基本上都是“出厂即极限”,因此建议用户到手直接用即可。

噪音测试

在温度测试的GPU-Z Log to File中我们同时记录下了显卡正面风扇的转速情况,接着我们把显卡放进了环境噪音小于10 dB(A)的消音实验室,把其风扇还原同样转速,然后在30CM的距离上测试其噪音水平,由于显卡在待机时风扇是停转的,所以就不用测试了。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经过实际测试,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的噪音表现相当不错,满载状态下的噪音值为40.7分贝,属于只比日常环境噪音稍大的水平,放入机箱后基本上很难听到显卡运行的声音。

总结: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说句实话,当笔者拿到这张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时,有种“这还是那个巨无霸的金属大师吗”的错愕感,“瘦身”成功的它显然有种趋向“小而美”的感觉。精减的尺寸与金属质感拉满的外壳让这张显卡保持了硬核风格的同时,还获得了与以往系列不同的精致感,很容易对喜欢工业风格的用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难得的是,尽管精减了尺寸,但是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并没有牺牲过多的散热和噪音表现,依旧能保持良好的散热水平和静音效果,同时升级GB203核心的它能够带来更强的性能表现,无疑能够使它成为用户新一代的4K光追游戏好伙伴。

影驰RTX 5080 金属大师黑金版OC评测:更小更强悍的“硬核大师”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黑色的话,影驰还有金属大师白金版,同样设计和工艺,同时把底色换成了更为纯净的白色,能够适配浅色系的机箱。总之,如果你想要一款贯彻无灯美学,同时又有良好性能、散热表现的RTX 5080,那么影驰全新的金属大师系列一定是一个不会让你失望的产品。

超能网**

**关注我们,浏览热门硬件评测

随时查看最新天梯榜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kris本文地址:https://www.damoyx.com/p/31444.html发布于 2025-02-12 22:44: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大漠游侠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