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2025年的2月中旬。
今天刷到闪迪2025年投资者日PPT,直接给我整精神了。虽然咱不炒股,但作为搞电商+玩数码十几年的老炮,看到“西数拆分”“QLC上位”这种大瓜,必须得唠一唠!也许是因为海力士的干扰导致西部数据未能成功“收购”铠侠,在加西部数据的市值大部分都是基于机械硬盘的业务,其实拆分之后“各自为战”也许可以激发一个老牌企业的更多斗志。
先插播个冷知识:西数这公司,路子“野”得很!
西部数据品牌如果你有了解很多,发现这家公司的发展就如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每次谷底时就“干一票大的”然后奇迹般的迎来蓬勃生机,在巅峰时刻又“干一票惊人的”尽管当时是“不理解”,但并不妨碍这家老企业“再赢巅峰”。西部数据是以半导体制造商身份进入市场,当时是独立制作计算器用芯片最大的厂家,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让遭遇危机的西数“借道”转型成为了专业的磁盘制造商,过程是耳熟能详且后面多次的操作“买”,收购了Tandon(坦登)公司。后续得到了计算机产业领导者IBM青睐,虽然发展已是高光,但2011年,西部数据以43亿美元”买”日立的硬盘业务,双重buff叠满,“在峡谷里已是初版凯爹”,但收购的齿轮还在转动:2015年10月份,西部数据正式收购NAND Flash大厂闪迪(SanDisk)。来翻一翻你的优盘和存储卡,是不是很多都是闪迪的?
只是“买买买”的齿轮还在转动,可能由于多方原因,西数对铠侠的收购“暂时”并未成功。而作为玩家看到的西部数据的拆分,可能有些不解。比如我们用的好好的西数WD_BLACK SN850X会不会以后叫做SD_BLACK SN850X?而大概率西数京东自营店铺里你可以买到机械硬盘,而买西数固态硬盘就需要去闪迪自营旗舰店了。那对已养成品牌搜索的用户来说,会不会损失略大?
扯的有点远。当然在这里肯定是无法与站到企业CHIEF级的角度和眼光去考虑这些事情。只是想到这些前因后果,搭配网上看到的2025年闪迪投资者日的PPT资料,思绪较多。
先补充点基础知识:
用SSD(内置固态硬盘)或PSSD(移动固态硬盘)的用户,除了小白,稍懂一点的玩家都会知道“颗粒”这个概念。
SLC“贵族血统”中产标配”平民战神”争议之王”
性能也越来越低,读写速度也越来越低,不过价格也越来越低。(昵称仅为表达地位感,并无其他暗示)
SLC全称为Single-Level cell,也就是单层存储单元,一单位空间(cell)可以存储1 bit数据,也就是1 bit cell,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PE次数)在10万次以上,不过它的存储成本确实也很高。
MLC全称为Multi-Level cell,也就是双层存储单元,而它就达到了2bit/cel,相较于SLC,它的存储成本较低,但在寿命上,也降低了很多,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3000-5000次左右。
TLC,它的全称为Triple-Level Cell,也是目前主流定位的固态硬盘大多采用的颗粒类型,也就是三层存储单元,它可以达到3 bit/cel,数据存储成本更低,容量是SLC的3倍、MLC的1.5倍。而它的寿命也更低,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500-3000次。
最后就是QLC,目前已经可以看到某些大厂在生产QLC的固态硬盘了,而且定位并非是低端,比如西数SN5000的4TB版。它的全称为Quad-Level Cell,也就是四层存储单元它为4 bit cell,它的单颗粒理论擦写次数仅为100-300次左右,但胜在更低成本更大容量。当然并不代表QLC颗粒不好,比如对消费级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你有一块1TB的QLC颗粒的固态硬盘,标着150TBW。这代表着你这块固态硬盘可以重复写入150TB的数据,如果是正常的使用场景下,当做系统盘基本用个5年左右没什么问题,而且固态硬盘都有写入均衡技术,它会让固态硬盘所有的颗粒的擦写次数都是平均的。但,某些低端型号和不良体质的QLC SSD,确实不太建议选购。
(官方公布拆分信息)
最近Sandisk正在完成从WD(西部数据)的分拆,猜测在2月底就能基本完成。有几页PPT让我印象深刻:
Sandisk消费级SSD产品线再次扩充,涵盖从Value line到Performance line的产品,包括红盘、绿盘、蓝盘和黑盘,占据全球25%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家请注意,这里原西数的黑盘绿盘蓝盘已经都在里面了)
从2025年开始,消费级SSD将逐步以QLC SSD为主,预计2025年QLC SSD占比40%,2026年50%,2027年60%,2028年75%。PCIe 5.0消费级SSD也将逐步起量,2025年占比10%,2026年45%。(大家请注意,这里如果闪迪已经展示出来QLC在未来的潜力,那么我觉得其他厂家,比如三星等,应该也会大抵如此布局吧——所以TLC在不久几年内,也会类似成为如今TLC市场下所剩下凤毛麟角的MLC SSD的影子,如果你觉得值!那么好的盘还是值得屯几块的)
关于PCIe5.0也有新的动态。Sandisk将发布基于BiCS8 TLC NAND的PCIe 5.0 cSSD,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14500MB/s和14000MB/s,全盘功耗7W,性能领先。该产品采用慧荣科技SM2508主控。同时,Sandisk还将推出一款基于BiCS8的PCIe 4.0 QLC SSD,性能大幅提升。如果说刚开始大家看到的还是不成熟属于试玩阶段的模组厂PCIe5.0产品,从闪迪发布的消息来看,“正规原厂”的PCIe5.0 应该离我们也不远了。随着各家原厂和模组厂推出更好更成熟方案的PCIe 5.0消费级SSD产品,并且原厂开始增加>200层高速接口NAND的供应,NAND成本逐步下降,同容量PCIe 5.0 SSD定价下降到PCIe 4.0 SSD价格的120%~130%左右(温和的价格范围);在最新的Intel AMD X86 CPU平台上,会有不少OEM厂商和普通消费者会大量采购PCIe 5.0 SSD,来取代PCIe 4.0 SSD。
说了这么多,大厂的分分合合离我们普通消费者很远,但cSSD类产品,如今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比如你用的笔记本,你用的手机等。虽然大厂出品的产品,一定会严格控制售后率,但对于个人玩家来说,要么就是0%,要么就是100%。
如今我自己的ThinkPad E480还用着一块“上古”的浦科特 128GB的MLC SSD做启动盘,性能依旧不错。上周末无意间测试了自己之前买的一块希捷机械硬盘,发现已经有坏道了,无法修复的那种。电子产品有时候你买它,是因为情怀,是因为自己的固执信念。也许再过5~10年,就没人纠结SSD是MLC还是QLC,也没人纠结HIFI必须搭配平衡头或3.5mm经典舒尔SE846。
QLC可能已经势不可挡,所以你会买QLC的SSD吗?
(资料来自DEEPSEEK和网络,仅为个人观点和分享之用,如需删除可随时联系)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