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3发布后,英伟达股价回升至143美元(接近DeepSeek-R1发布前水平),因市场重燃对高端GPU需求的预期。xAI计划将GPU集群扩展至100万块,进一步强化英伟达在AI算力市场的地位。
英伟达的股价高度依赖高算力需求模式,春节期间面临DeepSeek等低成本路径的竞争(如2048块H800 GPU实现相近性能)。一路暴跌16%。但由于这个暴跌是在春节,所以国内有英伟达的海外基金都不会有显示。
直到春节放假回来。
笔者的账户里就有900多元的广发全球精选股票(QDII)人民币基金。该基金号称是最多拥有英伟达股票的海外基金。
当我2月5日打开的时候,发现直接跌了21.9元。现在得知英伟达回弹,当我2月19日再次打开发现本月居然盈利了9.59元。看来明天还要涨。
再次查了一下这个基金的持仓,居然新进了特斯拉。
不得不说,海外经理就是消息灵通,他们估计提前知道马斯克要发布新的人工智能,吃进特斯拉进行平衡。
高手就是高手!你的基金有涨吗?
这次Grok-3的发布,该产品在数学(AIME 2024得52分)、科学(GPQA 85分)和编程(LCB测试79分)等硬核任务中表现突出,LMSYS Arena评分达1400分,显著超越DeepSeek-V3和GPT-4o。
其“思维链”机制支持分步骤解决复杂问题(如推导物理公式、生成3D动画代码),接近人类专家逻辑。毕竟训练消耗20万块H100 GPU,成本30亿美元,算力投入是DeepSeek-V3的263倍。
不过尽管验证了Scaling Law在性能提升上的有效性,但边际效益递减明显(性能提升不足2%),引发对“算力堆砌”可持续性的质疑。
其实对比Grok-3与DeepSeek的竞争格局,发现两者的性能与应用场景差异比较大。
· Grok-3:在硬核推理任务(如科学计算、代码生成)占优,但生成代码可读性较差,需人工优化。
· DeepSeek:通过混合专家模型(MoE)和算法优化,以1/20成本实现接近性能,且在创意任务(如诗歌生成)和轻量化部署上更具优势。
两者的生态策略对比
· Grok-3:闭源+高订阅费(30美元/月),依赖马斯克生态(X平台、特斯拉数据),计划未来开源旧版本Grok-2。
· DeepSeek:完全开源策略已集成至微信、百度等应用,吸引全球开发者,形成低成本调用生态。
可以说Grok-3的“大力出奇迹”与DeepSeek的“极致性价比”代表两种方向:前者推动算力军备竞赛,后者倒逼算法优化与数据质量提升。
行业呈现“闭源高性能 vs 开源普惠化”并存态势。OpenAI、百度等企业转向部分开源,而Grok-3的闭源策略可能限制其普及,尤其在中小企业市场。
Grok-3的“每日更新”模式加剧行业竞争,迫使企业缩短发布周期。用户需求从纯技术指标转向实际应用价值(如医疗诊断辅助、教育个性化)。Grok-3高成本暴露其局限性。
未来AI行业非常可能呈现两极化发展:
·在高端市场:依赖算力堆砌,服务于科研、工程等垂直领域;
在普惠市场:通过算法优化和开源生态,渗透消费级场景。
而英伟达需在技术不可替代性(如多模态计算支持)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以应对政策与竞争的双重挑战。
所以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英伟达还可以继续卖铲子。
所以我还是可以会继续搭会顺风车呦!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