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一众玩家期待已久的NVIDIA Geforce RTX 5090不出意料地在国内以 RTX 5090 D的形态上市,并且维持了相同的建议零售价——16499元。由于首批供应量十分有限,它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可以说是超脱了产品本身的实用性意义,上升到奢侈品的程度。随后跟进的RTX 5080虽然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供应量和价格涨幅至少没有大哥这么夸张,高端玩家想要尝鲜,咬咬牙还是能够轻松买到的。
对于新装机的RTX 5080用户来说,AMD 锐龙7 9800X3D确实是目前最好的游戏向组合,奈何它也是无法以首发建议零售价购入,既然如此,能否退而求其次,选择定位低一阶的性价比处理器回回显卡上出的血呢?这时,2000元价位段同为八核心(性能核心)的锐龙7 9700X和英特尔 酷睿 i7-14700K应该会进入到不少玩家的视线,两者谁才是RTX 5080的性价比搭档,我们本篇就来给到大家答案。
进入测试部分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两款处理器的参数规格。锐龙7 9700X隶属AMD Zen5架构,是AM5插槽是第二代产品,最主要的CCD部分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打造,唯一的一个CDD内包含八个核心,对应出来有十六线程,核心基础频率为3.8GHz,加速频率可达5.5GHz,L3缓存与上一代一样保持32MB不变,而TDP就从105W降低至65W。锐龙7 9700X近期的盒装价格为1999元,散片也并没有便宜特别多,预算不少特别吃紧推荐优先考虑盒装。
英特尔阵容为什么首先考虑酷睿 i7-14700K而不是最新的酷睿 Ultra 7 265K,相信对两者有所了解的玩家都很清楚了。酷睿 Ultra 7 265K现阶段价格高,相较于酷睿 i7-14700K性能提升有限,就即战力来讲是不如的。
酷睿 i7-14700K是LGA 1700插槽的最后一代产品,采用Intel 7制程工艺打造(实际上是10nm),核心规格比起上一代有所加强,不仅多了四个能效核心,来到8P+12E的次旗舰异构组合,而且核心频率也稍有提升,睿频可达5.6GHz。官方标称其TDP是125W、最大功耗则是253W,散热搭配上需要预留多点预算,避免过热降频。目前它的盒装价格依然维持着去年年底的水平,也就是2798元,散片会再便宜300元。
虽然酷睿 i7-14700K支持DDR4是一大优势,搭配对应版本的主板,以前的旧内存能够继续使用,算是省上一笔不小的费用,而AM5平台仅支持DDR5内存。但是,这放在两三年前可能是大家会支持前者,但随着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与DDR4比起来至少是一分钱一分货的水平了。
测试平台与说明
为了保证除处理器外的其他变量尽可能地一致,主板我们选择了同样是微星MPG系列的主板,AMD是最新的B850,Intel则是Z790;内存为七彩虹 iGame 影 DDR5-6000 C28(16GB x2),内置了XMP和EXPO两者超频配置文件,两个平台都能享受到各自的优化方案;电源则是航嘉新推出的MVP P1600X,原本是用来给RTX 5090 D测试用的,现在面对RTX 5080自然是更加游刃有余,不会出现供电瓶颈;显卡驱动更新至测试时最新的WHQL版本,系统版本为Windows 11 24H2。
AMD给锐龙7 9700X的TDP功耗只有65W,如果BIOS为默认设置是会限制其最大性能的发挥。针对这个问题,AMD在去年9月份的AGESA代码中为锐龙7 9700X新增了的105W TDP模式,往期实测多核性能提升幅度有10%~15%。另外,PBO是AMD平台的优势功能,一键式超频上手难度极低,我们只需开启AXMP/EXPO的时候顺手开了就好。以微星 MPG X870E CARBON WIFI 暗黑主板为例,第一次或者重置CMOS后进BIOS就会弹出PBO的开关选项,我们直接Enable(功耗限制也随之解锁),然后在简易模式页面找到内存超频配置开关选择AXMP/EXPO,保存设置即结束。
常规游戏测试
一般来说,测试CPU性能差距更多会在较低的1080P分辨率下进行,以尽可能地减少显卡性能瓶颈,将压力放到CPU身上。不过这次RTX 5080也是我们本次测试的主角之一,因此我们还是结合显卡本身的性能定位,给到2K分辨率以及4K分辨率+DLSS 4的测试结果供大家参考。测试游戏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几款,除了经典的三A大作之外,FPS网游的加入更能贴合玩家的超高帧率需求。游戏画质均设置在最高挡位,但光追是关闭的,目的是减轻显卡的负载。
1080P分辨率
在热度最高的《黑神话:悟空》里,应该是显卡压力本身就很大了,即便是1080P分辨率下,锐龙7 9700X和酷睿 i7-14700K也拉不开差距,不过LOW帧的控制上锐龙7 9700X会略胜一筹。而到了《心灵杀手2》、《赛博朋克 2077》、《地平线5》以及网游代表《最终幻想14》、《CS 2》、《彩虹六号:围攻》,锐龙7 9700X都能够带来不错的平均帧表现,领先幅度在3%左右。酷睿 i7-14700K仅在部分游戏的LOW帧上扳回一城。
2K分辨率
当换到2K分辨率后,显卡负载上来所带来的影响非常明显,两款处理器在几款游戏里面已经看不出什么差距。
开启DLSS 4后的表现
DLSS 4是RTX 50系显卡独有的亮点功能,可能有不少玩家会关心CPU性能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正好3D Mark推出了针对性的NVIDIA DLSS测试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实际的游戏表现。这部分我们主要围绕DLSS 4的性能挡位去测,虽然实际情况中其实4K场景会更多用到,但我们还是多加一个2K分辨率(最低只能选2K了)的变量进行验证对比。
DLSS关闭时,锐龙7 9700X和酷睿 i7-14700K的原生画质帧数表现与前面常规游戏实测的差距基本相同,即低分辨率下前者有约3%的优势,高分辨率看不出明显区别。不过不得不说基准测试的帧数波动要比实际游戏小很多,结果相对更有代表性一些。
DLSS开启后,可见不论是3X(三倍插帧)还是4X(四倍插帧),最终的结果都是基于原生帧数去提升上去的,差距是几乎一点都没变。
来到实际游戏当中,《赛博朋克 2077》的DLSS 4插帧效率其实没有基准测试中那么猛,从最终表现来看,锐龙7 9700X与酷睿 i7-14700K之间的细微差距完全可以忽略。其实在RTX 50系列显卡的评测里面我们也针对DLSS 4的工作原理进行过详细的讲解,多帧生成的过程基本上是由显卡自己完成,需要CPU插手的事情很少。同时我们也发现,开启DLSS 4之后显卡的负载是有所上升的,4X自然是比3X要更高。
游戏时功耗
通过上面得到的结果,我们在测试游戏时CPU功耗自然是选择在CPU负载相对更高的1080P分辨率(光栅原生最高画质)下进行。数据记录软件用的是HWINFO,游戏则是《赛博朋克 2077》。
酷睿 i7-14700K的功耗波动幅度非常大,可能是受到异构核心的调度影响,最高去到252.42W,平均下来是186.47W。锐龙7 9700X就平稳不少了,平均115.51W,最大122.71W。中负载时两者的温度实是比较接近的。
总结
整体来看,锐龙7 9700X的游戏性能表现是略胜酷睿 i7-14700K一筹的,价格方面也有着不小的优势,不仅如此,选购处理器往往还要看与之适配的主板,平台未来的可升级性(AMD最新承诺AM5平台至少可以用到2027年+)以及扩展性(更多的PCIe 5.0插槽支持)都极大地影响了英特尔阵营目前的性价比。下面我们就两款处理器整理一份配置清单供大家参考。
在配置的选购上,大家无需完全按照清单上的来。锐龙7 9700X的满载功耗相对不高(开启PBO之后在170W左右),即便是千元内的主板也是能够轻松带起;散热器主要还是解决积热问题而不是无脑堆散热规模,高效率热管+铜底设计的单塔就能够胜任。相对的,要保证酷睿 i7-14700K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够满血发挥,主板至少要满足长时间稳定输出253W的电力,三大板厂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星的B760M迫击炮了;散热器同样不能含糊,比起高端双塔风冷,无疑是入门级的360一体式水冷更具性价比。
但无论如何,差价的大头还是在处理器身上,省出的那800块钱,足够令硬盘容量多出不少。让整机的颜值增色一番,即便是踹回口袋里面,等到X3D系列价格下来或者下一代处理器出来再升级也未尝不可。近期有攒机需求的DIY玩家们,AMD锐龙处理器是综合性价比相对更高的选择。
超能网**
**关注我们,浏览热门硬件评测
随时查看最新天梯榜
本文来自:什么值得买